一个人身体生病了,会很自然地去看医生,但是当心理出现了问题,你会选择咨询心理医生吗?多数人还是会犹豫,需要鼓起很大勇气才能迈出这一步。
自从2001年心理咨询师被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以来,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正逐渐走向职业化。但由于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尤其是在东营,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较大。据粗略统计,我市大约有2000多名心理咨询师获得资格证书,但真正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却不多。
在普通人看来,心理咨询师仿佛还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心理咨询师能做些什么?这个行业现状和前景如何?通过咨询心理医生,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对于这些人们关心的话题,记者近期走近我市专业心理咨询师,尝试揭开这个行业的神秘面纱。
心理咨询师:用全身心的爱治愈别人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总是睡不好觉,遇到很小的事情就会发火,情绪很不稳定,今天带她来想让您给疏导一下……”5月18日上午,在名为东营市心灵学府的心理咨询中心,一位中年妇女满脸忧愁的向心理咨询师朱梅描述女儿的“病情”。而对于这样的个案咨询,朱梅平均一天就要接收4个左右。
东营心灵咨询师朱梅,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眼神里透露出对患者的关切,仿佛一位可以读懂人心思的高手,让你可以放心地敞开心扉跟她倾吐所有心事。朱梅从2002年起就开始接触心理学,当时心理咨询刚刚起步,她已经算是我市最早的一批心理爱好者。“当时我身边有朋友遇到了婚恋危机,看到他们那么痛苦,我很想去疏导他们,才慢慢接触了心理学。”她将心理咨询师形象地解释为:“咨询师是用全身心的爱,让爱流出去,耗用自己元气去治愈别人。”
朱梅清楚地记得她接触的第一例咨询患者。“当时是一个刚分手不久的男孩,走不出失恋阴影,非常痛苦。治疗时先倾听他的故事,然后设置情境,引导他想象跟女孩在一起的场景进行交流,然后进行角色互换,利用催眠意向让他以对方的身份理解彼此。”最终,经过4个疗程的治愈,男孩成功走出阴影,对自身也有了更多认知。这次个案的成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随着以后接触的咨询群体扩大和人数的增多,她从起初下意识地用理论和技术治愈别人,现在已经学会用爱去为别人疗伤。
褪去“神秘”外衣 每个人都需心理知识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行业,加上影视作品中对于“催眠术”和“读心术”的强化,让这个行业变得神乎其神。而当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放下包袱去直面自己的内心。
对于“催眠术”和“读心术”,朱梅解释,催眠术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之一,对于焦虑、紧张和失眠等一些心理症状,有着特殊的治疗效果。“读心术”则是心理咨询师在倾听患者问题的同时学会“共情”,深度地去了解患者的痛苦,并找到问题关键点,帮助解决问题。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时,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需要进行治疗,但并不是每个人对心理疾病都有正确的认识。”跟很多心理咨询师一样,朱梅最期望的是加强对心理科学的普及,让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更加客观,消除“病耻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治疗。
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心理咨询师是一名治愈者。但同样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每天接受如此多的负面信息和病例,他们怎么进行自我调节?朱梅说,在治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反思。“每个人的问题貌似各不相同,但深入分析其实都能找到内在的根源。每个心理咨询师入行时,都要先做一次‘被咨询’,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在解决个案问题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疏解渠道,比如说看书、冥想等。”
专业心理咨询师需求量大 资质加“内功”才是硬道理
在心理咨询快速发展的十余年间,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高。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有心理治疗方面的需求,但专业心理咨询师确实“供不应求”,缺口很大,并且咨询渠道也并不畅通。在我市,据粗略统计,大约有2000多名获得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但像朱梅一样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少之又少。
东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于2013年,目前大约有600名会员。协会秘书长戴丽丽介绍,目前东营心理咨询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分布:一种是以从业医师身份存在,主要是分布于三甲医院,针对心理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问题的治疗。另一种则是学校配备的心理老师,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而对于油田职工,在胜利油田内部发起的“心田工程”近年来也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咨询师,并设置专职岗为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最后一种就是社会从业人员,也就是市面上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咨询机构。根据不同的需求,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渠道,但在选择咨询机构时,一定要选择经过相关部门认证的有资质机构。
然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导致专业咨询师缺口较大的原因之一。对于有志于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年轻人而言,戴丽丽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个行业,考取了咨询师证书离专业心理咨询师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自我深造锻炼专业技能,并要承受可能出现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的落差,所以建议年轻人入行前进行充分的考虑和了解。” (记者 李长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