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苹果12屏幕是lcd还是oled-ks播放量网站,一元一百赞

  • 娱乐
  • 2023-02-24 21:48:14
  • 96
摘要: 什么是Micro LED MicroLED指的是微发光二极管,是将LED(发光二极管 微缩至原来的1%,长度在100um...

  什么是Micro LED

   MicroLED指的是微发光二极管,是将LED(发光二极管)微缩至原来的1%,长度在100um以下。Micro 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可将显示微米等级的红、绿、蓝三色的Micro LED搬移到基板上。每一个Micro LED可被视为一个像素,能够单独驱动点亮,呈现出画面细腻度更高、对比度很强的精致画面。

  其实简单的说,你可以把他想象成市区常见的大型 LED 户外广告牌一样,户外那种大型显示器他就是由许多小小的红光、蓝光与绿光的灯泡所组成,那些小小灯泡就是 LED。 那些灯泡在屏幕是黑色时就用不发光来显示,如果是白色的画面就三个颜色都点亮就会混成白光,所以可以用许多小小的 LED 组成一的大画面。 而 Micro LED 就好比用哆啦A梦的缩小灯把户外的 LED 广告牌缩小一样,让他可以放在电视或是行动装置上。

  Micro LED显示技术的优点

  MicroLED优点表现的很明显,它继承了无机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并且具自发光无需背光源的特性,更具节能、机构简易、体积小、薄型等优势。

  除此之外,Micro LED还有一大特性就是解析度超高。因为超微小,表现的解析度特别高;据说,如若苹果iPhone6S采用micro LED,解析度可轻松达1500ppi以上,比原来的Retina显示的400PPi要高出3.75倍

  而相比OLED,其色彩更容易准确的调试,有更长的发光寿命和更高的亮度以及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寿命长、无影像烙印等优点。故为OLED之后另一具轻薄及省电优势的显示技术,其与OLED共通性在于亦需以TFT背板驱动,所以TFT技术等级为IGZO、LTPS、Oxide。

  当前Micro LED相比其他显示技术的不足

  1、成本及大面积应用的劣势。

  依赖于单晶硅衬底做驱动电路,并且从此前苹果公布的专利上来看,有着从蓝宝石衬底转移LED到硅衬底上的步骤,也就意味着制作一块屏幕至少需要两套衬底和互相独立的工艺。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尤其是较大面积应用时,会面临良率和成本会有巨大的挑战。(对于单晶硅衬底,一两寸已经是很大的面积了,参照全幅和更大的中划幅CMOS感应器产品的价格)当然从技术角度来说LuxVue将驱动电路衬底转换为石英或者玻璃来降低大面积应用成本是可行的,但这也需要时间。相比于AMOLED成熟的LTPS+OLED方案,成本没有优势。

  2、发光效率优势被PHOLED威胁甚至反超。

  磷光OLED(PhosphorescentOLED,PHOLED)效率的提升有目共睹,UDC公司的红绿PHOLED材料也都已经在三星GalaxyS4及后继机型的面板上开始商用,面板功耗已经和高PPI的TFT-LCD打平或略有优势。一旦蓝光PHOLED材料的寿命问题解决并商用,无机LED在效率上也将占不到便宜。

  3、亮度和寿命被QLED威胁

  QLED研究现在很热,从QD Vision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无论效率和寿命都非常有前景,而从事这块研究的大公司也很多。当然QLED也是OLED的强力竞争对手。

  4、难以做成卷曲和柔性显示

苹果12屏幕是lcd还是oled-ks播放量网站,一元一百赞

  OLED和QLED的柔性显示前景很好,也已经有不少的Prototype展示,但对于LuxVue来说做成卷曲和柔性都显得比较困难。如果要制造iWatch之类的产品,屏幕没有一定的曲率是比较不符合审美的。

  Micro LED能取代现在火热OLED吗?两者显示技术的区别

苹果12屏幕是lcd还是oled-ks播放量网站,一元一百赞

  Micro LED 在显示器上的优点,其实与 OLED 的优点有点相近,一样是自体发光,所以对比高、反应速度快、也可制作成薄型显示器,但 LED 的效能、亮度、寿命都比 OLED 要好,因为有了这些比起 OLED 还要更强大的表现,所以各大制造商都积极的布局抢进。 但 Micro LED 因为其磊晶基板的影响,所以目前并没有如 OLED 一样具有制作柔性显示器的能力;而 LED 的色彩均匀度一直是最被为诟病的大问题,所以放在 Micro LED 上时,只要其中有几个 Pixel 颜色不均,就代表整片 Micro LED 显示器只能报废。 但如果有朝一日 Micro LED 真的可以达成如 OLED 的像素密度与色彩均匀度,良率又比 OLED 要好的时候, 取代OLED将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表评论